光波网
  • 供应
  • 求购
  • 公司
  • 资讯
您当前位置: 光波网 > 资讯 > 股市新闻> 彼得林奇:投资需谨慎但不需太过谨慎

彼得林奇:投资需谨慎但不需太过谨慎

发布:2014/1/10 9:33:35

作者:

来源:光波网

1969年,刚刚服完兵役的彼得.林奇开始了自己的投资生涯——他进入了富达公司,成为一名金融商品分析师。刚刚进入富达公司的彼得林奇由于从来没有接触过投资市场,所以表现得非常谦虚谨慎,而且在工作中都是一边听取老员工的意见一边再结合自己的理念。因此,彼得.林奇的业绩非常不错。在富达公司工作的最初几年,彼得林奇的业绩比别的同事要好很多,就连一些业绩一直很优秀的老员工也比不上彼得.林奇。而彼得林奇之所以能在最初的这段时间里取得骄人的业绩,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他能够理性地分析投资时机,并正确全面地看待每一个投资机会。
  1974年,彼得林奇因为业绩突出被调任为富达公司的投资研究主管。刚刚上任时,彼得.林奇还能保持以前的做法,既理性又认真地去做调查研究。但是,没过多久,彼得林奇就因为工作过于忙碌而放松了对投资时机的调查研究。起初,彼得.林奇在工作上的这一细小的变化被一名叫鲍比利维斯的下属发现了,于是鲍比.利维斯立刻提醒彼得.林奇,一定要像以前一样认真理性地对待每一笔投资。彼得.林奇听后表示一定会改正,但是这也只是说说而已,因为工作实在很忙碌,彼得.林奇很快就忘记了鲍比.利维斯的忠告。
  后来的事实证明,不能够既理性而又认真地对待每一次投资时机的投资者,注定是会尝到失败的苦果的,甚至就连彼得.林奇这样的传奇投资大师也不例外。因为彼得.林奇没有牢记鲍比.利维斯的忠告,所以最终导致了他在投资市场上第一次惨重的投资失败。
  1975年,彼得.林奇决定收购达拉斯的一家钢铁公司,但是他的这一决定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因为这家公司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比较落后,生产的产品质量也不是很好。再加上近来国际市场上钢铁的价格出现了非理性化的飞涨,导致这家公司的收购价格偏高。可是,彼得林奇却认为,国际钢铁价格出现了非理性化的飞涨,是从钢铁市场的一个侧面发出信号,预示全球钢铁的需求量将大增,此时进入钢铁领域一定能取得不错的收益,这是一次非常不错的投资机会。其实,这次国际钢铁价格出现飞涨,并不是因为全球钢铁的需求量增大,而是国际炒家炒作出来的。
  但是,由于彼得.林奇在公司的表现一直很优秀,所以公司的高层还是支持彼得.林奇。于是,彼得.林奇力排众议收购了这家钢铁公司。但是结果在接下来的2年时间里,收购来的这家钢铁公司不但没有为富达公司赚到一分钱,相反还使富达公司赔了将近300万美元。虽然300万美元对实力雄厚的富达公司来说算不上什么,但是对彼得.林奇来说却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
  在经历过这件事情之后,彼得林奇又接连出现了好几次投资上的失误,虽然都损失不大,但是彼得.林奇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沉稳而又自信了。他在接下来做每一笔投资的时候都显得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显得过分的保守和谨慎,往往在好的投资机会出现的时候他却在观望,在投资时机已经溜走的时候他却选择仓促出手去追赶投资机会。结果,几乎每一次投资能不亏损就已经是不错了。
  这个时候,彼得.林奇决定休息一段时间,仔细分析一下自己的投资思路,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投资理念。因此,他向公司请了一个月的假,回家休息。
  在这一个月中,彼得.林奇对自己进入富达公司后所做的每一笔投资都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最重要的是他将自己在升任研究主管后的投资与做分析师时的投资进行了仔细的对比。经过一番仔细认真的分析、对比后,彼得林奇惊奇地发现,造成自己近来频频投资失误的最关键因素就是自己放松了对投资时机的警惕性,没有了做分析师时的理性与认真,而且自己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不再像以前一样自信果断了。相反,自己的投资风格己经由于过于谨慎而变得非常保守。而造成这一结果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收购达拉斯那家钢铁公司的失败投资案例。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标签:彼得林奇

企业资讯

本站内容系用户自行发布,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gbs.cn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浙ICP备15009750号-1 Copyright 2009-2024   客服:400-008-8065   电子商务   All Rights Reserved   兄弟网站:盛丰建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