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13/7/15 21:05:14
作者:
来源:光波网
直到19世纪,人们才用上方便价廉的邮政服务,在此之前人们恐怕也没有因为其缺位而扼腕叹息。他们知道,只要肯出高价,就能雇用私人邮递员或者使用政府的邮寄服务递送物品,况且很有可能他们根本没有需要邮递的个人物品。他们自然也没有机会认识到,一个价廉有效的递送基础设施的出现会催生不计其数的经济活动。他们也没有知识预测全国性邮政系统的出现,由于每个小镇都有了自己的邮政所,也就根本地改变了全国的经济格局,它带来了新的工作和新的机会,改善了土地利用率,并且解决了滞胀问题。
价廉高效的英国邮政网络诞生于1837年,标志性事件是罗兰希尔在伦敦写成了一个十分有说服力的小册子,其核心概念就是创立邮件业务的“一便士邮政”,其收费规则很简单--“一封邮件一便士”。希尔称英国政府针对邮件投递业务收取的费用太高,他们的目的仅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他争论道,考虑投递邮件的实际成本,政府实际上对邮政服务征收了至少200%的税。这个税种给一种重要的公共商品造成了负担(他本人没有用过这个词):试想一下,如果信件往来畅通无阻,如果现在市面上那些质优价廉的非政治性刊物能够更有效的传播,那么民众在信仰、道德和学术方面将取得多么长足的进步,邮政局应该承担作为推动文明发展的引擎的重要新使命。邮政局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全国性教育取得伟大成就,但是因为错误的财务制度,现在的邮政局积弱成疾,而且拖沓无效。
即便在一便士邮政完全成型之后,人们也很难用量化的方式证明它确实变成了“推动文明发展的强有力引擎”--不过民众对此深信不疑。这个模式很快就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不论如何,多亏有了希尔这样能为公共事业谋划的金融家,广泛的邮政网络才能启动,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相关资讯
企业资讯
供应
企业
更多热点聚焦
更多国内要闻
更多国内要闻
更多国际动态
更多农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