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13/7/15 22:52:17
作者:
来源:光波网
许多非营利性组织多年来一直不停地积累财富,但是却很少考虑这些积累起来的资金最后都用来干什么。大学通常都会扩大自己的捐赠基金规模,但是却没有使用基金的计划,仅会依靠每年收入中的一小部分生存。这看上去是不理性的:如果有钱不花,那么当初为什么挣钱?
有证据表明,在服务需求下降时,非营利性医院的应对措施比营利性医院差。不管是不是一种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非营利性医院都会把现有的利润投人建设新的医院。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利润被扭曲成了“圈起来的资本”,在其服务的目标已经不再为人需要时,这些资本只能趴在同一个地方。
大学有时能通过自己的运作积累起巨额的捐赠基金,如果他们没有支出计划,那么他们打算把这些资金放到哪里呢?有人说,捐赠基金是一个缓冲垫,只有发生紧急情况时才能拿出来用。但正如经济学家亨利?汉斯曼强调的那样,大多数大学通常都没有将基金大规模使用的记录--历史上所有出现危机的情况下都没有使用过。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并没有导致哪所大学需要从既有基金中支取大额资金,他们取而代之以减少活动的方式节省经费。
机构这种没有明确目标的积累财富的做法与个人的储蓄行为类似,他们积累起来的财富都超越了能为自己带来实际利益的程度。确实,至少这种行为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那种希望长存的理念的推动。如果大学能够维持数额庞大的捐赠基金,那么它就更有号召力从校友处获取捐赠,因为校友都知道自己不可能长生不老,而将钱捐给大学将帮助他们在某种意义上突破人生的局限。
相关资讯
企业资讯
供应
产品
企业
更多热点聚焦
更多国内要闻
更多国内要闻
更多国际动态
更多农业
更多